貂蝉,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位备受争议的女性角色。关于她的姓氏和真名,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有些记载称她的姓氏是王,有些则称她的名字是王昭君。然而,无论她的真实身份如何,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位千古传世的美女,贤良淑德或妖艳风情,她的故事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文艺作品都充满了浪漫色彩。无论真实与否,她的传说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貂蝉,本来是汉代初年兴起的一种武官的帽子,“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后来逐渐衍变为一种官名。这是一种为皇帝作起居注的书记之类的官职。
三国时代究竟有没有一个名叫貂蝉的女子?由于正史里没有记载,因此引起后人不少的猜测。有一本已经失 传的《汉 书通志》,鲁迅辑得它的一条佚文提到;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感其君。这里说的“刁蝉”即“貂蝉”。这样看来,貂蝉似乎实有其人。清人梁章钜经过一番考证也认为有貂蝉这个人。
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三国志·吕布传》云:“(董)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梁章钜所指的貂蝉,即是这个与吕布私通的“侍婢”。
貂蝉也罢,侍婢也罢,都不是人的具体名字。被称为貂蝉的这个女子,到底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在《平话》里,貂蝉自述:“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兆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
无名氏的元人杂剧《连环计》也有一段貂蝉自报家门。她说:“您孩儿(貂蝉自称)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灵帝将您孩儿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却将您孩儿配与吕布为妻。后来黄巾贼作乱,俺夫妻二人阵上失散,不知吕布去向,您孩儿幸得落在老爷(指王允)府中。”
《平话》与“杂剧”,谁先谁后,它们所本何书,现在都不得而知。特别是杂剧说得这样详尽合乎情理,恐怕不是瞎编的。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根据自己构思的需要,对于史料以及《平话》、“杂剧”等,作了取舍,删去了貂蝉曾是吕布之妻的这种关系。要是有这种关系存在,王允的“连环计”就搞不成了。他把貂蝉写成自幼就在王允家中,受过王允厚爱和影响,在权奸篡政时,她自觉为王允分忧,卷入政治斗争旋涡。罗贯中笔下的貂蝉,已涂上一层政治色彩。她在董卓面前演唱舞乐时,唱的就不是儿女情长之类的曲子,而是含有愤激之情的慷慨悲歌。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衡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她被献到董卓府中,利用各种机会,巧妙地制造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吕布亲手把董卓杀掉。“连环计”奏效了。
貂蝉的行动表明,她也是三国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不再是与吕布私通的“侍婢”。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她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乐道。戏曲舞台上《连环计》、《仪凤亭》等剧目常演不辍,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