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东汉末年蜀国名将,义薄云天、忠诚正直的典范。然而,他在历史舞台上的光芒被一段被小人所夺的生命戏剧撕裂开来。关羽生平虽然屡立战功,战胜强敌,但他最终却在投降巴蜀的同僚刘备的敌人曹操的手中遭受背叛,面对小人间谍诸葛亮出卖的事实,他的悲剧才真正展开。无辜的关羽,在冷酷的时代长河中,沦为小人之棋,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幕令人深思。

关羽字云长
古代历史人物最为现代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关羽关云长,从全国各地关帝庙的数量就可知,笔者所在的泉州市,一到涂门街就会闻到香火味,关帝庙前庙内人山人海,香火缭绕。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在三国时代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这从正史陈寿的《三国志》中就可看出对关羽并没有那么高的评价,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对他的评价相对会高一些,因为《三国演义》是站在蜀汉的立场上来写演义的。关羽在民间的地位是在满清雍正时代官方有意提高了,因为当局为了减少民间对岳飞的崇拜,大力推崇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的地位等同。因为岳飞是以抗金闻名,而金国正是满清的祖宗,因而不利统治,从而全国各地祭祀关羽的庙宇建了许多。这是题外话,我们来说说这位武圣人关羽是怎么死的,因为他的死间接造成他三弟张飞被杀,以及多年之后蜀汉灭亡了之后,关羽的后代满门被杀,以致绝后。这些都跟关羽的个性为人自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看谁都是鼠辈。
泉州关岳庙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刘备得荆州,派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前往益州就是四川,接着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之后,公元219年关羽出兵攻曹仁镇守的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要迁都,到达人生的最巅峰,巅峰过后剧情急速反转,东吴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留守部下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荆州失守,这就是著名的大意失荆州,然而我认为不是他大意,而是因为关羽的个性,不会处理与东吴的政治关系,以及对部将及同僚自傲无比。为什么孙权要派吕蒙偷袭荆州,本来孙权是有意与关羽结亲家,联合关羽对抗曹操,派诸葛瑾去提亲,关羽婉言谢绝也就罢了,还说出“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气坏了,还动不动就说江东鼠辈,江东的将领个个都磨拳嚯嚯。而且关羽部将糜芳傅士仁因为粮草的事情,被关羽责备,并扬言回来要杀了他们,结果在吕蒙偷袭荆州的时候,便投降了吕蒙。曹操得知后,派徐晃反攻关羽,并亲自坐镇前线。关羽后方失守前方遭曹军进攻,向驻守在上庸的刘备义子刘封求救,以及向孟达部求援。刘封因之前关羽不支持他当太子,怀恨在心拒不出兵。孟达也对关羽不满也不出兵。致使关羽腹背受敌,且都是双方的精锐,曹军由徐晃率领,而吴军也是大将吕蒙率领,己方却无人援助,致使关羽往麦城逃亡,在临沮遭吴军伏击,被一个叫马忠的吴军小将砍下头颅,连同儿子关平也被杀,头颅被送往孙权处,孙权怕接这烫手山芋,把头颅送至曹操,曹操将其头颅以诸侯礼安葬于洛阳,孙权将其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刘备在成都为其建了衣冠冢。一代猛将关羽就这样身首异处了。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被三个统治者都厚葬的人。
吴下阿蒙
刘备得知关羽的死讯后,即整军准备伐吴,诸葛亮、赵云等皆反对,唯有张飞急切,张飞命部下范强、张达赶制五万件白麻衣,意为披麻戴孝出征东吴,然而到期未能完成,被醉酒的张飞打的皮开肉绽,并扬言三日之后未能完成就要砍头,当晚二人商讨肯定完不成那就要被砍头,不如先把张飞的头给砍了,于是趁着张飞酒醉睡觉正酣砍了他的头,并逃往东吴。
大意失荆州地形图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最得力的关羽、张飞被先后砍了头,为了报仇,执意伐吴,最终被吴军陆逊火烧在夷陵,全军覆没,刘备逃往白帝城,第二年就忧郁而死。四十多年后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军伐蜀,阿斗刘禅开城投降,并未有大屠杀,唯有关羽后代满门被曹军庞德之子庞会所杀,也是因为关羽生前关系网太差,当时无人求情无人阻挡,任其屠杀,造成当今社会无关羽后人。而张飞因其老婆是夏侯渊的侄女,满门皆得以保存。
性格决定成败与否,《左传》里记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记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惜人”。关羽穷苦出生,义薄云天,对部将士人嗤之以鼻,对士兵百姓关怀仁义,自持武艺高强,谁都不服只服大哥刘备,看谁都是鼠辈,致使最后遭曹吴两军夹击而无人救援,斩庞德后遭其子庞会灭满门,可惜了一代猛将关羽——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