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祖逖:收复中原与东晋内部稳定的关键

古代兵法大家祖逖说过:“收复中原,内部稳定”是东晋重建帝国的关键。在东晋时期,北方民族不断侵扰,社会动荡不安。祖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智慧,成功收复了中原地区,同时在东晋内部实现了稳定。这种稳定的内政基础,为东晋王朝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祖逖的两个第一

祖逖,除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闻鸡起舞”和“中流砥柱”两个雄壮而激励人心的成语外,还创造了东晋的两个第一。

1、他是东晋第一个北伐的英雄;2、他是东晋第一个和朝廷合作的流民统帅,他使用流民的成功,才使得后来东晋产生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军。

闻鸡起舞的祖逖:收复中原与东晋内部稳定的关键

王敦,是出身琅琊王氏的门阀大族,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是两人,一个是王敦,另一个就是王敦的堂弟,名相王导,两人一武一文,总揽朝政。

王敦是有能力的人,有重兵又有战功,就有了野心,可是他一直不敢有异动。《晋书.祖逖传》说“王敦久怀逆乱,畏逖不敢发”。

王敦想反晋却不敢采取行动,因为怕祖逖。

祖逖开始渡江北伐是在公元313年,这时的祖逖,手下人只有百余户,如果按照一家两个壮丁计算,也只能组织起200人的军队,物资也只有司马睿给的一千人的粮草和三千匹布,而王敦已经是扬州刺史和左将军,全权负责军队事务。

祖逖很弱小,王敦很强大。强大的王敦怎么会害怕祖逖?

二、祖逖的成绩

公元313年,祖逖北伐之前,除了从当时的琅琊王、左丞相司马睿手里领到千人的粮草和三千匹布,还拿到一个重要物品——豫州刺史大印。祖逖既是江湖好汉又是朝廷官员,他的父亲是太守,他本人曾在齐王司马冏和长沙王司马乂麾下担任主簿,他来到建康向司马睿述职时,白天还是官员,晚上就带着兄弟们打家劫舍,“攻剽富室”。祖逖不缺人也不缺物资,因为他随时可以搞到,他真正需要的是委任状,有了委任状他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展人和物。

祖逖渡江之后,他并没有去豫州,而是先到了淮阴,这里是青州、徐州等地流民南下的通道,祖逖在这里招募了2千人,并且冶炼兵器,之后才进入豫州。

豫州的黄河以南地区,由于西晋军队和汉赵石勒军队的拉锯,形成了很多规模不大却独立性很强的流民组织据点,即“流人坞”,一个“流人坞”至少有数百兵力。祖逖带领2千精锐一到豫州,就以剿抚并用的手段,收复了十余个“流人坞”,兵力达到近万人,他的麾下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江东的名将,如李矩、郭默、赵固、上官巳等。

之后,祖逖又在豫州西晋残余军队的配合下打下了谯城,这是一个大城,祖逖利用这座大城顶住了石勒堂侄石虎军队的一次进攻。当时的石勒军队横行中原,无人能敌,祖逖的胜利在中原地区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响,使得他本人威名大振,受到各路英雄好汉的敬仰,以致有英雄发出“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的感叹。

祖逖身上有豫州刺史的大印,他本人还是江湖好汉,既会打仗也会招抚,很快就成了黄河以南的流民统帅。

祖逖的作为,又为他带来了更多正面效应。

公元317年,已经晋升为晋王的司马睿,派了一支3万人的军队北上,交给祖逖节制。

司马睿之前不给祖逖一兵一卒,现在主动给祖逖送来3万人,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司马睿本人在江东的实力增强,另一个则是对祖逖有了强大的信心。

祖逖已经由弱小变得强大。

三、梁州刺史周访死后,王敦有心无胆

公元315年8月,王敦被丞相司马睿封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这时候的王敦,有了自己任命官员,统领地方的大权,也有了反晋的实力。可是,有实力并不等于就有反晋之心。

因为此时的王敦还没有条件进行反晋,他还没有解决两个问题:

l 没有掌控荆州;

l 没有掌握梁州;

王敦的变化,其实是逐步解决这两个条件的过程:

1、对荆州的染指

由于地理的关系,东晋的荆州和扬州乃是重兵和物资集中地,在扬州的北府兵出现以前,荆州集中了整个江东晋军也是日后东晋的精锐,得荆州者得江东或者得东晋。因此王敦要想反晋,就必须将荆州牢牢控制在手里,可是荆州刺史却是对自己不感冒的陶侃。

于是,王敦将陶侃调往广州任刺史,将荆州刺史换做了自己的亲信。

2、对梁州的觊觎

荆州在手,可是王敦还不具备条件,因为荆州上游的梁州也是非常重要的地区。这时的梁州并非汉中,而是治所襄阳,和荆州“势同唇齿”,因此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梁州刺史周访不仅具有文韬武略,而且是陶侃的亲家。

梁州在周访手里,王敦也没有条件反晋。

于是,王敦又打起了梁州的主意。

王敦要周访镇压荆州的杜曾起义,条件就是事成之后让周访担任荆州刺史。王敦的算盘是,使周访和杜曾两败俱伤,他再以黄雀的姿态取了梁州。

可是,王敦没有想到周访有天大的本领,居然完胜杜曾,于是他后悔了。王敦自食其言要自己担任荆州刺史,因为“荆州用武要区,不可轻易假人”,仍旧让周访担任梁州刺史。

王敦闪了周访一把,周访很生气。可也正因为如此,王敦更不敢动。

公元320年9月,周访死了,梁州刺史换成了甘宁的后代甘卓,甘卓是南人,和北方人有很深的矛盾。王敦认为甘卓是可以说服的,在此条件下,他开始有了反晋之心,可是他却有心无胆,不敢付诸行动。

四、老天搬掉了东晋的压舱石

王敦有心无胆的原因是因为有祖逖在。

公元320年,祖逖已经完全收复了黄河以南的晋土,而且屡败石勒军,使得“石勒不敢窥兵河南”,而祖逖的大军又“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也就是财物富足,人马强壮,正做着渡过黄河“扫清冀朔”的准备。

祖逖和其他东晋将领不同,他直属于司马睿。王敦无法采用诸如对付陶侃以及周访的方式来对付祖逖。因此,祖逖就是东晋的压舱石,这块压舱石也沉重地压在王敦身上,他无法搬掉。

北伐让祖逖变得强大,强大的祖逖不仅仅威慑了北方的石勒,更决定着江南东晋政局的稳定,这是祖逖本人没有想到,更是授予他豫州刺史大印的司马睿未曾想到的。

可是,正如历史总是给英雄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遗憾,英雄祖逖也陷入了这个怪圈,他在公元321年8月突然去世。

老天突然搬掉了东晋的压舱石,也搬掉了压在王敦身上的压舱石。

没有了压舱石的王敦,“始得肆意”,4个月以后的公元322年正月,王敦在武昌起兵反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