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事件真相揭秘:宰相上官尚光亲口承认 是我就是那个小孩

在历史上,司马光砸缸事件一直被传为佳话,直到如今还被广为流传。然而最近,一位名为上官尚光的宰相却亲口承认,其实那个“小孩”就是他本人。这个事件的真相终于揭晓,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司马光砸缸的目的和意义又是否真的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历史的真相。

“司马光砸缸”事件真相揭秘:宰相上官尚光亲口承认 是我就是那个小孩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有人说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平凡地走完一生,还是开辟一片星光耀眼的天地,每个人都有着他走一遭的意义。这与所从事的行业,所处于的社会阶级,是富有还是贫困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冥冥当中或许总是有着某些巧合在等着我们,而这些巧合看似是不经意间的,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刻意的安排,安排的也许是身边的人,也许是千里之外的人,也许是上天早已画好的轨迹。而故事中的人无非都是早已写好的剧本,一步步地去演绎而已。

正如我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如果拂去历史的尘埃,或许也要感慨一下,原来这并不是一次偶然间的无意之举。

总也绕不开的司马君实

如果说历史是一座山,那走过的人就是山上的树。有些树长着长着就化作一根枯木,再也长不出嫩芽。有些树无论是经历多少年的风雨,依旧是最为苍翠的松柏。

普通的我们就像是围在树下的草,一茬又一茬迎着春风生,迎着秋风死。而有些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名字却如磐石一般的存在着,被流传下去,司马光无疑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如果从事古文学研究,势必会研究唐诗宋词,而宋词当中收入了不少司马光的名篇。如果说是一位史学家,那总要翻看一下《资治通鉴》从当中了解一些过去的事。

如果是一名政客,那多少也要关注一下司马光的政治理念,即便是上学也绕不开司马光的名言。所以说,如果中国历史还在延续,那就绕不开这个北宋文坛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司马光是如今山西夏县涑水乡的人,所以他还有个称呼叫“涑水先生”。字君实,号迂叟。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称呼他司马君实。毕竟在古代直呼其名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司马光出生的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清明的朝代之一,同时代的人物当中,至今在民间都有着不菲的名声。

这期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一代文学大家范仲淹,有“日审贪官夜审鬼”的包青天,有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有与之斗了一辈子的政治家王安石。还有一门三学士的苏家父子。

总之,无论是政治上、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算得上历代当中最为耀眼的一个时代,当然军事上就差强人意了,总是被世人所诟病。

司马光是北宋仁宗年间中早期中的进士,然后入朝为官。在神宗年间,因为和多年老友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分歧,两人分道扬镳。

也正是如此,也引发了北宋后期著名的党争,从政治变革走向权利斗争,导致北宋覆亡。

司马光的确是个老实人,但在政治上也是个比较张狂的人。或许正是这个性格让他成为别人攫取权利的工具,而不自知。

这算是他光辉形象上最大的污点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世人对他也是褒贬不一。

不过在另一件事上,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而且成为后人们学习的典范,那就是有名的司马光砸缸。

备受推崇的小少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多年来一直存在于课本当中,是教育小学学生的好范例。

故事的细节大家也都知晓,无非就是小小年纪的司马光看见同伴掉入了水缸当中。别的小孩都吓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小年纪的司马光便展现出了比同龄人更高的胆略和智慧。

当周围的小朋友都吓傻了的时候,司马光却沉着冷静,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在寻找解救小伙伴的办法。情况紧急之下用石头把水缸砸破了,救出了小伙伴。

这无非是教育小学生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遇到问题就该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躲在一边,无所适从。

这个故事在宋人的野史当中和元朝编写的《宋史》当中都有明确的记载,虽然寥寥数字,但也把这个故事写得通透易懂。

这无非也是史学家惯用的手法而已,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出司马光在小时候就与众不同的风范,从而为他后来的成就,找一块合适的垫脚石,为这个人的成功找一个合理性而已。

所以历代以来,都有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从未从任何的史料当中,找到这个曾被司马光救过的人,所以也就怀疑这个故事的真伪,是不是有着杜撰的可能性,毕竟古人在杜撰故事这个途径上还是有着不少的踪迹可循的。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提供的佐证,验证了真伪。

被司马光砸过的小孩

在河南省东南部有个不太知名的县城叫光山县,光山县有个上官的家族。

这个家族的祖先是来自于山西夏县,祖上曾是司马光的老乡。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夏县迁往了河南光山县。

上官家族中有一本族谱,族谱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这个家族的一个祖先叫上官尚光。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上官尚光不仅是司马光儿时的小伙伴,还是被司马光“砸”过的那个人,族谱中清楚的记载了上官尚光是如何让司马光给救出来的。

这个上官尚光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成年以后他家迁到了一个离家不远的地方。

为了感谢当年司马光的救命之恩,他还在当地修建了一座感恩亭,作为对司马光的纪念。而且这个上官尚光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也是北宋王朝的一位宰相。

只是后来上官尚光的事迹没有被收入到官方的著作当中,所以他的事迹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在修编《宋史》的时候,也没有留下他和司马光的故事。正是这一点的发现,这才佐证了,司马光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异于常人的胆识和气魄。足以证明,司马光能取得日后的成就,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个尘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意义。

谁能想到司马光一个砸缸之举,竟然“砸”出来了一位宰相的。每一个时间,每个动作或许真的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吧,一个无心的举动,或许就是改变整个世界的开始。

如今我们不知道上官尚光做过什么,但作为一名万人之上的宰相,他的言论肯定左右过当时朝局的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