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有数十个儿子,但却最宠爱胡亥。胡亥与赵高之间的不解之缘源自赵高在位时期对胡亥的暗害和排挤。胡亥身世可谓坎坷,一直被冷落于权力核心之外,赵高的阴谋更使得他备受伤害。这种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成为秦朝政治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好像秦始皇并没有想要让自己的小儿子胡亥来接替王位的意思,但是这种看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关于秦始皇确实想立胡亥为继承人这件事情在史书上是能够明确地找到线索的。
胡亥即位之后,在赵高和李斯的怂恿之下,决定杀害近亲,包括扶植了扶苏的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蒙毅和蒙恬不一样,蒙恬是在身边,可是蒙毅长期在秦始皇身边,应该讲他是秦始皇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这样一个人,他是非常了解宫廷内幕的,而且秦始皇晚年的心境也得说是第一知情人,在蒙毅死之前,胡亥曾经派遣过御史令传令去责备蒙毅。那意思你要死,我也得给你一个理由,不能让你糊糊涂涂地去死。胡亥派人去,他是怎么说的?说先帝曾经打算立朕为太子,而你从中作梗,这一句话就把蒙毅给放到必死的位置上了,是吧?我爸爸本来想立我为继承人的,但是你在旁边说不好听的。你阻止了他,如今丞相弹劾你,丞相跟我说你罪当诛灭宗族。这是胡亥给蒙毅传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侧面去证明秦始皇当年想立继承人的时候,考虑过胡亥,但是只听胡亥一个人说好像有点偏听偏信的意思,那么蒙毅他是怎么说的。
蒙毅很委屈,他就说了,如今您指责我没有顺着先帝的心意,没有同意您是应该应份的继承人,反倒是在旁边说了不利于您的话,但是我请您想一想,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服侍县他了,多年以来一直承蒙着恩宠,我得到了信任,一直到先帝去世,我从来没有做过忤逆先帝的事情,所以说我是知晓先帝的意思的,我是顺从而又恭敬地去服侍他,我觉得我有点冤,您说先帝想要立您为太子,结果我在旁边说了怪话,其实也让我觉得冤枉,因为我是深深地知道先帝有多么的爱你的,他能够选择你根本不是意识的转念,而是多年的想法,你是了解先帝的,在他心里边想了那么多年的事儿,哪是我一两句话,我说点儿什么,就能够改变的,所以我哪敢说,当然今天我说这话并不是说我强词夺理以求不死,我只是担心这件事,没有说清楚,反倒是连累了先帝的名声,所以我想请使者传我的话给您来听,让您的心里边清楚,也让我死得明白。
那么大家知道,最后蒙毅死了,可是在秦二世胡亥的指责和蒙毅的辩解之中,都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晚年的秦始皇曾经打算立胡亥为太子的事,在蒙毅的苏里面,更是透露出秦始皇废长立幼的想法不是一时的念头,而是经过好几年的酝酿和思考的,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儿子里边为什么秦始皇偏偏就独独宠爱胡亥,那我们再追问一句,既然宠爱胡亥,为什么最后他就没有真正的选择胡亥。而是赵高李斯假冒用了一张秦始皇的遗书,是秦始皇没来得及写吗?没来得及表达吗?还是秦始皇在临死关头突然改变了主意?这一切的秘密,尝试着去寻找答案。我们过去学的历史,大多数关注的都是历史人物的政治谋略,是如何的高瞻远瞩,如何的祸国殃民,但历史人物本身的人情和人性,很多事儿是看不明白的。秦始皇,尽管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尽管他是一个强权政治人物,但是回过头来说,他也是个人,剥掉了那种政治上的位置的外衣,其实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赤条条的肉体。所以在他的行为上,我们去揣测一下他的心理大概就能得出胡亥为什么得秦始皇的喜爱。我们要在这些公子太子的身上去寻找秦始皇后宫,秦始皇的那些伴侣们的蛛丝马迹,那么带着目标,咱们继续来看胡亥的情况,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生他的时候秦始皇已经31了,在这之后再也没有生育。
最小的儿子最可爱,年少天真,其他的那些个哥哥们都已经长大了,就剩胡亥,在这天真浪漫,他是非常招人喜欢的,老百姓是这样,有权势的人也是这样,只不过为什么皇帝爱长子是因为出于继承的考虑,既要照顾嫡长子的顺位的继承制度,又得照顾嫡长子的情绪,因为帝王偏爱某一个孩子可能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灾难,因为我喜欢小儿子了,那太子可能就觉得我的位置不保,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去打击小儿子,于是父亲的爱,反而到给小孩子造成麻烦了。所以有的时候帝王家对孩子的喜欢,是需要克制的,因为不论怎么说在历史上废长立幼的故事比比皆是,比方说汉高祖刘邦,比方说汉武帝刘彻,包括刘表都动过这样的想法,你能说小儿子不可爱吗?不能。
那么胡亥作为小儿子也确实表现出了自己的天真,比方说有一回嬴政设宴招待群臣,那时候胡亥还在做王子,他和几个哥哥一块儿就得到了赏识,就是我要来取东西,去取完东西,我不能跟大人们一块吃。几个公子们就拿这些东西回去,大家知道在秦代的时候,古人是席地而坐,有点像现在的日本人,要脱鞋的,然后出来再穿上鞋。鞋就放在门口,胡亥作为最小的一个孩子,他最后一个出来,他可能是喝了点酒,也可能是年纪不太大,一看门口有那么多鞋子,各式各样的,挺好玩儿,然后胡亥一时之间就来了兴致,把这些鞋子挨个踩上一遍,几个哥哥一看,哎,你看这小孩还是个小孩。所以这么天真烂漫的一个状态,作为秦始皇,难免会有一种独特的宠爱,当然了作为一个王子,你不能因为你天真你烂漫,皇帝就装着喜欢。那万一皇上很喜欢你,其他的儿子对你猜忌怎么办?这就说到了胡亥的另外一个特点,让其他的那些王子对于胡亥没什么戒心。
就是胡亥没有政治野心,我们都很熟悉,秦始皇死了之后,赵高,隐藏了秦始皇的真实的遗嘱,然后去引诱胡亥,说你要扶苏死,然后夺取政权,这事儿是历史真实事件,但是这件事情最开始跟胡亥讲的时候,胡亥是一个什么态度,他一口回绝了。父皇的安排是当然的事情,他是一个明君,他去世的时候,没说特意的要传位给谁。既然没说特意的要传位给谁,那我作为儿子,我有什么可说的?整段回答干净利落,看得出来胡亥对政治权力基本上没有什么贪念,而他的人生观是追求享受,我要快乐,和政治和权利没啥太大的关系,这个特点一直到他当上皇帝之后都表现出来,胡亥当皇帝之后事事不管,完全交给了赵高,自己就是天天的玩乐。至于说胡亥是如何养成这种性格的,我们在这儿也来推理一下。
嬴政30多的时候,有了胡亥,这嬴政身体已经不好了。而且天下已经在嬴政的手里边了,他很忙,也很累,今天有很多学者说嬴政每一天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而且嬴政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找各种方士,开始吃各式各样的药,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甚至以后都没孩子,那你想嬴政这样子胡亥是不是也看到眼里了,他在心里面怎么想的?哎,我的父亲这么拼搏,这么忙碌,他还是最终得死,临死之前,他要的这些什么长生,那不都是为了在多活几年,多吃几年饭,多喝几年酒,多看几年美女。那我何必要拼搏,我直接就喝酒吃饭,看美女呗。
这是胡亥性格的一种形成的可能性,所以如果说他出生在平民百姓家,甚至说普通的贵族,一辈子当纨绔子弟,可能在历史之上留不下什么痕迹,因为毕竟这样的人不少,一抓一大把,可偏偏他生在了帝王家,更偏偏的是他的老师是赵高,赵高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说到这儿,其实这和胡亥的母亲被挖掘出来已经很接近了,因为马上就要说到胡亥自己提到自己母亲了。
胡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其容易对信任的人依赖,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对秦始皇就这样,这也导致了秦始皇特别的喜欢他,因为他听话,在秦始皇去世之后非常明显地转移到了他的老师赵高身上来,开始对他的老师言听计从,那今天在说到这儿的时候,可能会说赵高真不是个玩意儿,因为赵高和胡亥,秦王朝才那样儿的,可是事实上,赵高是谁给胡亥定的老师?是秦始皇亲自定的,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选择赵高?首先是出于对赵高的信任,其次就是赵高出类拔萃。赵高是优异的成绩考到宫里面去担任官职的,他的工作用今天的话来讲,相当于秦王的秘书,,秦王对他是绝对的信任,甚至赵高曾经犯过一次大醉,蒙毅决定把他处死,可是嬴政联系赵高又才赦免了,他官复原职就能看出来,嬴政对赵高的器重。
在秦二世已经正式登基,而且不太管事的时候,李斯曾经给胡亥上过书,提示他说赵高不是个好玩意,赵高瞒着你做了很多的事情,结果秦二反而给李斯回了一段话,我小时候我家人就没了,没人教我,没人管我,我也不懂怎么去面对世界,我也不懂怎么去治理老百姓,更别说治理一个国家了,我的父亲岁数又大,他也教不了我,那就坏事了,这时候是赵先生出现了,要不是因为他出现,后果不堪设想。这是胡亥对赵高的看法,他说我父亲秦始皇过世了,那时我才20岁,我不懂事。
其中也说出他的母亲可能更早就过世了,要不然的话,一旦是儿子当上了国王,当上了皇帝,假如母亲还健在的话,那就应该成为太后。按照当时国际之间的状态,按照秦国的制度,胡亥的母亲应该是某国的贵族,所以这种人一旦有儿子当上了统治者之后,那一族就会变得强大,起码来说得对胡亥有帮助,有支持,可是现在胡亥基本上除了他的老师赵高之外,举目无亲,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兄弟都让他给弄死了,姐妹也是,所以他才会流露出巨大的孤独感,回头来说,也可以从侧面上去说明为什么秦始皇会对小儿子那么钟爱,除了小儿子岁数小,天真烂漫,自己不会再有孩子,这些种种因素之外,还因为小儿子的母亲早早的就没有,所以他会把对妻子的爱转到孩子身上,这种事件在现实生活当中,可并不少见,古今中外都是这样。
我们现在知道胡亥的母亲早亡,但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他母亲是谁?那这一点上哪儿找到线索去证亥?我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赵高身上来找原因。怎么在赵高身上来找原因?嬴政的母亲赵姬没名字,赵高很有可能是在赵国出生的,那么我们说,嬴政信任赵高有才华,可有才华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选择赵高去照顾一个小孩子胡亥?能不能是赵高因为出生在赵国,所以他接受的是赵国背景的教育,他吃饭,他的生活习惯,包括他的口音,都是赵国风格特色的。
而秦始皇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特色,才选择他在胡亥的母亲死了之后,承担起照顾胡亥的责任,所以很有可能是胡亥的母亲是赵国人,胡亥从生下来开始就听着母亲赵国的口音,听母亲给他讲赵国的故事,吃着赵国风味的食物,所以他才会有归属感,所以他才会亲近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