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治国能力著称于世。据历朝历代县志及通史记载,诸葛亮曾隐居于隆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位睿智的谋士和伟大的政治家,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和治国之道。隆中山成为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见证,也让人们深刻铭记着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明嘉靖《邓州志》是明朝嘉靖年间邓州知州潘庭楠主持编撰的。该志书第二卷“郡纪”中明确提到“十二年, 备三顾诸葛孔明于隆中。本传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荐诸葛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明嘉靖《邓州志》该志书第三卷“帝纪”中介绍刘备生平时再次明确提到“备因徐庶之言,三顾孔明于隆中。”
清乾隆《新野县志》
清乾隆十九年编修的《新野县志》是新野县仅存的旧志中最完整的一部。
该志书卷七“古迹”中说“建安十二年……是年(刘备)三顾诸葛亮于隆中。”又说“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阳隆中….”
《(雍正)河南通志》记载:“当汉之季,诸葛武侯隐于隆中躬耕。”《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汉荆州刺史治襄阳,所领有南阳郡。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属南阳郡邓县,故亮自称躬耕南阳。”《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然汉荆州八郡南阳居首襄阳(隆中)四(实)为邓县实隶南阳,故侯自表谓‘躬耕南阳’。汉晋春秋亦谓亮家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阳祀侯固宜历代,迄今筑居以像之,与隆中并称......”明代正德二年,明武宗下旨册封、祭祀隆中武侯祠,在召书中说:“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而其三顾交际之迹乃在今襄阳隆中。宋儒朱熹纲目大书,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所以表章之意至矣。”清《(乾隆)续河南通志》
“当汉之季,诸葛武侯隐于隆中,躬耕献亩,讴歌梁甫,有伊吕之志。”
清周淦《(光绪)灵宝县志》
《(光绪)灵宝县志》于光绪二年付梓问世,是历史上《灵宝县志》中卷数最多、内容最翔实的。它突出的特点是凡例严格、图表详细、资料翔实,不失为地方志中的佳作。该地方志说:“诸葛亮字孔明,汉襄阳人。谥忠武。”
民国时期由孙椿荣重修的《(民国)灵宝县志》中也说:“诸葛亮字孔明,汉襄阳人。谥忠武。”
民国张镇芳《(民国)项城县志》(河南)
“即如蹇叔居百泉,孔明居隆中”
明戴璟《(嘉靖)广东通志初稿》有“林光字缉熙,东莞人……升襄府左长史,正德丙寅奏祠诸葛亮于隆中故址。”
明陆釴《(嘉靖)山东通志》“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避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访于徳操: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先主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谥忠武: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寓居南阳隆中”
清代《读史方舆纪要》《襄阳府·襄阳县》下云:“隆中山,府西北二十五里,诸葛武侯隐此。”
《大清一统志》襄阳府《古迹》条:“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隆中山东。刘备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说:“亮字孔明,原籍琅琊阳都,寄寓于襄阳西的隆中。”
日本讲坛社出版《中国的历史04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早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金文京撰写,书中说:“诸葛亮在他隐居的隆中,为刘备指出了天下三分的发展方向。”
元代《大元一统志》记载:
“隆中,汉晋春秋云:诸葛亮家南阳,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葛井,在襄阳路,荆州记:诸葛亮宅有井……三顾门,在襄阳路,诸葛亮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此门出故也。”
《大明一统志》记载:“隆中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书院,汉诸葛亮尝隐于此。”诸葛亮宅,在府城西二十二里隆中山下,蜀汉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暑台。因昭烈三顾亮于草庐,有三顾门。”
《大清一统志》记载:“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隆中山东。水经注沔水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曰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隆中山,在襄阳县西二十里。诸葛亮家于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县志:山畔为草庐山,半为抱膝石,隆起如墩可坐十数人,下为躬耕田。”
*清光绪年间南阳知县潘守廉主持编撰了《南阳县志》记载:“从父玄依刘表,亮从玄来荆州。玄死,遂家于南阳隆中。幼与颍川徐庶元直及石广元、孟公威游学……”“忠武侯丁汉之季,愍汉之疆,瓜分鼎峙,奋起隆中。扶日当空,志靖九围,俾之混同,再表出师,有䖍秉钺火德……”“当汉之季,诸葛武侯隐于隆中,躬耕陇亩,亩讴歌梁甫。有伊吕之志操,人莫之知也。” “按南阳有诸葛忠武侯庐始见唐宋人集,至元明皆有敕赐庙学、祭品、碑而名益着,或谓侯实家襄阳,南阳之祠非是。考三国志亮随其叔父依荆州牧刘表,是时表军襄阳,亮宅在襄阳为信。水经注谓沔水经亮旧宅是也。”
又说:“然汉荆州八郡南阳居首襄阳四为邓县实隶南阳,故侯自表谓‘躬耕南阳’。汉晋春秋亦谓亮家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阳祀侯固宜历代,迄今筑居以像之,与隆中并称,于以见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举,莫敢废况。南阳于侯其名称自昔为着,尤非他邑比哉!今考原本旧志列入流寓而附考于此。”
收有明《李东阳重修诸葛武侯祠记》说:“南阳府城西五里,卧龙冈草庐旧址。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即今邓州而襄阳实在其界故也。”
*《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三国志侯传注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此汉隆中确属邓县,不属宛。汉时襄阳为南郡属县,县境西止十一里,故水经注谓襄无西。”
“案,亮三国志卷三十五有传魏略曰亮在荆州游学,每晨夜常抱膝长啸。汉荆州刺史治襄阳,所领有南阳郡。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属南阳郡邓县,故亮自称躬耕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