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皇帝。他通过一系列改革和统一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封建帝国,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然而,秦始皇也因其严酷的统治和残酷的暴政而倍受批评。在许多人眼中,他的功绩与过失并存,值得深入评析。本文将从秦始皇的统一功绩和暴政过失两方面对其进行评析,旨在全面探讨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影响。
功:统一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从春秋战国以来两百多年的诸侯割据的纷争分裂局面。实现了华夏族的大一统的大中国愿望,为现代大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政治上实行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实行“三宫九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这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度转为封建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便利了国家赋税的交纳;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修驰道,长城,和灵渠。万里长城的修建对抵御匈奴的侵扰在冷兵器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驰道,直道的修建,实现了“车同轨”,大大加强了对辽阔疆土的控制。灵渠的开通既解决了国家粮食的补给,又方便了航运交通。这些工程建设大大有利于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方便交通。
坚持以法治国,颁布《秦律》秦始皇继承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法的传统。《秦律》的颁布对秦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
过:
徭役太繁重、刑法太严酷,主要表现在征发大量民工超限度,并大兴土木;实行一人犯法株连亲族、邻里的连坐法。这些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致使民心尽失。
焚书坑儒;焚书焚毁了大量的古典籍、六国史和百家语等,致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流传出现古典籍、史实断代可考缺陷,抑制了秦代文化的发展。坑儒开了封建王朝愚民先河,误认为焚书坑儒可以解决政治问题,可以排出异己、压制民主,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其结果反而激起了民怨,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丧失了民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功过分明,功大于过。正如李贽所评“始皇帝千古一帝”,是“主龙英雄”。他掀翻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一个旧有的分裂割据的奴隶社会制度,开创了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终结了民族分裂局面,奠定了辽阔中国大一统的框架。他是一位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有开拓发展精神的勤政务实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永远值得人民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