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鬼谋士郭嘉与冢中智谋司马懿皆被誉为顶级谋略家。郭嘉精于用计布局,司马懿则善于谋算取胜。据史书记载,两人在三国乱世中出谋画策,功绩卓著,但谁才是真正的“三国顶级谋略家”仍然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
今天,我想谈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三国时期大量的的谋士。我们都知道,三国是一个大乱世,也是一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其中,各方势力的谋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曹操身边的主要谋士有: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陈群等人。在刘备集团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不过刘备手下的谋士数量少,总计也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吴国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等,吴国的谋士基本上都是文武双全的。那我们今天就聊聊其中两位非常出众的人物“鬼才”郭嘉与“冢虎”司马懿。这二人应该是三国中最厉害的谋士了,至于诸葛孔明,每个人的看法差异太大,有人认为诸葛亮是排第一的,有的人则认为他水分太大,是个混吃混喝的,我们暂且排除掉他。
“鬼才”郭嘉
三国里,想必大家对于郭嘉这个名字都不陌生,郭嘉被称为“鬼才”,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不世之功,其是曹操早期的智囊团核心成员之一,眼光独到,看人入骨三分,对司马懿的分析更是透彻,历史证明司马家必反。其在军事指挥,大局分析都有奇谋奇策。帮助曹操彻底瓦解了吕布和袁绍,成就了北方霸主地位。只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八岁就去世了,曹操还每每感叹如我有奉孝在,安得赤壁之败乎,同时也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闻,足以说明郭嘉的地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郭嘉是曹操的得意军师,曹操称他是自己的奇佐,在郭嘉的帮助下,曹操屡屡战胜。郭嘉具有不凡平人的战略计谋和火眼金睛的洞察能力。如果仔细分析郭嘉在每场战争中的做法就可以发现,郭嘉对每场战争的目标和时期的把握都非常精辟,当曹操成功把袁绍和吕布以及其他几个实力相当的军阀彻底剿灭的时候,这其中的郭嘉出了不少力。可是郭嘉之所以能军事上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郭嘉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师傅,就是他的师傅在背后不断指点和教导,郭嘉才能有这么出众的谋略,后人很多时候会把郭嘉和诸葛亮相比,这个人的才华可见一斑,我们不妨看看郭嘉的“能力”。他的师傅是谁呢,请继续往下看。
郭嘉又被称为“郭十胜”。袁强曹弱时,曹操和诸将都惧怕袁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官渡之战曹操即将粮尽之时,也是郭嘉写信劝曹操坚持到底;郭嘉先前力主曹操北伐,但在曹操追击袁尚袁谭兄弟时,郭嘉又料定追得太急,他们合心合力;如果转兵南下,他们定会自相残杀,劝曹操收兵,结果果如其言;曹操与袁绍决战前,想先除掉立足未稳的刘备,但又担心袁绍袭许昌,郭嘉料定袁绍优柔寡断不会出兵,力主曹操伐刘备,结果袁绍果然按兵不动,从这以后,曹操对郭嘉的能力深信不疑。
郭嘉很早就看出了刘备的潜质,当年刘备投奔曹操,曹操的另一个谋士程昱劝曹操杀了刘备。郭嘉以为刘备有贤名,“杀他一个人,让天下人对主公失望。”不可取。曹操也倾向郭嘉的意见,留下了刘备。郭嘉也提醒曹操,刘备是个英雄,不能放松对他的监督。一句话,要软禁。但刘备还是趁郭嘉不在曹操身边时,说动曹操让他去拦截溃败的袁术,从而逃离曹营,成为曹操后来的大敌手,这事应该是曹操最为后悔的一件事了,估计曹操每晚做梦都希望当时郭嘉在身边。
还有一件事就是,官渡之时,曹操得到情报,说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人心惶惶之际,郭嘉预测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后来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看了这些,想必很多人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么像郭嘉这样的传奇性的人物,他的师傅又是哪位神人呢?其实,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就是郭嘉的师傅!恐怕除了他,别人也教不出这么厉害的徒弟了吧。
郭嘉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不难看到人们对郭嘉评价甚高,而且大都有惋惜之情,名声极好。那么在三国里笑到最后的司马懿呢?
“冢虎”司马懿
我们不妨再回头来看看司马懿,自古以来,司马懿都被人们指斥为“野心家”、“阴谋家”的代表。“老奸巨猾”、“老谋深算”,几乎是他从古到今都难以摆脱的个人标签。其实司马懿很不容易,从一个“富二代”熬到了最后,几经波折,最终在三国的大棋局里胜出。我们来看看他的“履历”。
在司马懿29岁的时候,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第二次征召司马懿到丞相府工作。此前,司马懿有点看不上曹操这个宦官的后代,以“风痹”为由拒绝了曹操第一次召命。这一回曹操直接下令:“如果他再磨磨唧唧,直接抓进监狱。”司马还是会怕的,急忙应征。到丞相府作一名“文学掾”,作些起草文件和整理材料的工作,非常安分守己。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低调地过了几年以后,司马懿提拔为丞相府主薄,成为大秘书。期间他提的几个建议,让他显现峥嵘。建安二十年,他随军出征汉中,曹军一举消灭了汉中军阀张鲁。当时刘备刚刚拿下四川,又出兵和孙权争荆州。司马分析:刘备用欺诈手段谋得了刘璋的益州,人心不附就去争荆州,正是打击他的大好时机。曹军从汉中乘势进逼益州,刘备集团一定人心涣散,有瓦解的趋势。曹操讲了句汉光武的名言:“人心苦不足,即得陇,复望蜀。”撤退。虽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是大家对司马懿这个人的胆识和谋略已经有点刮目相看了。
司马懿还有一个特别稀缺的品质,就是特别能忍,他经常使自己保持空杯状态,所以才能吸纳更多的事物,到机会来临时,因势而为,毫不犹豫,非常果断,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举个小例子:当年曹爽在位时,不给司马懿实权,而且还打压司马懿,你想司马懿为了你曹家干过多少历史伟绩,你曹爽小子还架空我?但司马懿的表现依然非常谦虚,处处忍让曹爽,因为他也看中了曹爽有用之处,曹爽夺权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机会。因为司马懿的目标,不是什么表面上的权力,而是要开创一个王朝,把曹家的天下抢过来。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司马懿说的最好,说“他一生用尽了深刻的心计,暴虐的手段,全是为一个人的地位起见,丝毫没有魏武帝那种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意思了。封建时代的道德,是公忠,是正直,是勇敢,是牺牲一己以利天下,司马懿却件件和他相反。”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司马懿无论什么时候,都只想独善其身,只考虑自己一人一家之利,牺牲天下而利一己。最终却连自己的后代子孙都以其为耻。自以为荣耀一生,不料却被后人视为恶魔,为了权力不惜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之人,这样的成功有何意义呢?相对于郭嘉,司马懿没有自己的风骨,反而让人觉得是个世俗小人,不配称为“三国第一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