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将卫青,他被誉为战场上的无敌之将。卫青幸运如天助,一路披荆斩棘,战绩彪炳。然而,除了在战场上无往不利之外,他还有一段传奇爱情故事,那就是与自己的主人结为夫妻。这个神奇的转变,让他成为了历史上一个闪耀的传奇人物。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集结四路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出击。但是,此次战役的成果却不令人十分满意。李广、公孙敖的部队分别遭遇惨败,公孙贺所部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率领部队长驱直入,直捣龙城,为汉武帝挽回了一些面子。班师回朝以后,是功是过自然要有个说法。在当时,领兵出征的将领是个高危行业,不但要承受战场上的安全风险,更要命的是,朝廷不允许军事行动上有失败,如果打不赢便是有罪。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广和公孙敖论罪当斩,两人花了大把的钱赎回自己的性命,被贬为庶人;公孙贺一无所获,无功也无过;只有卫青一战成名,自然被汉武帝另眼相待,被加封为关内侯。
好运往往会接踵而至。就在卫青封侯后不久,卫氏家族再传喜讯,公元前128年的春天,卫青的姐姐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皇子。
这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此时的他已经二十九岁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汉武帝有这个儿子的时候是多么高兴。他甚至为此专门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纪念,还改了这一年的年号为元朔元年。很快,卫子夫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
这一年的秋天,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集结了两万骑兵突入边境,进攻辽西,辽西太守战死,匈奴杀掠汉朝军民两千余人后扬长而去。

汉武帝派韩安国率军急出渔阳,意图抵挡匈奴继续西进,匈奴骑兵并不退却,一路向西又进攻渔阳,将韩安国的部队团团围住,幸亏燕国出兵来援救,韩安国才突围移驻到右北平。
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恼火,派使者去把韩安国责备了一番,韩安国羞愧难当、闷闷不乐,领兵驻防时常遭到匈奴的袭扰,想调回京城又得不到重用,过了几个月就生病吐血死去了。
韩安国一死,东北方向就没有了带兵抵御匈奴的将领。国危思良将,汉武帝此时又想起了李广。
李广被贬为庶人后,在蓝田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没事的时候和朋友一起打猎、喝酒,也落得个清闲自在。
有一次,李广夜里带着一名随从出去饮酒,回来时路过灞陵亭,负责当地治安的亭尉也喝多了,借着点酒劲就想找李广的麻烦,不让他们过去。
李广的随从把亭尉拉到一边,悄悄地对他说:这是以前的李将军。不曾想,亭尉竟然一点不买账,还大声呵斥说:即使是现任的将军也不能通行,何况你还是个前任。李广没有办法,只能等到天亮再继续赶路。
过了不久,汉武帝召见李广,让他去右北平接替韩安国任太守。李广虽然是个打仗的天才,但是器量确实令人不敢恭维,他一接到调令,立即打报告调灞陵亭的亭尉随他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找借口把这个亭尉杀掉了。
李广到任后,整顿军备,很快就扭转了备受匈奴袭扰的不利态势。匈奴人忌惮他的军事才能,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唐朝边塞诗人卢纶有一首《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说的正是李广在担任右北平太守时期的一段传奇经历。
有一天黄昏时分,李广正在林间打猎,突然一阵疾风吹过,他猛然间发现似乎有一只老虎蹲在不远处的草丛里。李广急忙张弓搭箭,一箭射过去正中那只虎。
随从们见射中老虎,赶上前去查看,走近一看,哪里是什么老虎,只是一块大石头,因天色昏暗,被李广误认为是老虎。那支箭却结结实实地插在石头里,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李广听了随从们的报告,亲自过去查看,也暗自称奇,他回到刚才射箭的位置,拉满弓又试了几次,可是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
尽管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李广天生神力、箭能入石的传闻却不胫而走,极大地提高他的个人声望,也起到了震慑匈奴的作用。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五年,烽燧不惊,匈奴始终不敢在他负责守备的地界上乱来。
公元前127年,为了消除匈奴骑兵对西汉首都长安的战略压迫,汉武帝决心发起河南战役。所谓“河南”,就是黄河几字弯所围起来的河套平原一部分,这个地方水资源丰富,在黄河的冲积下,两岸形成了肥沃的土地。千百年来,无论是对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河南地都是一块必争之地。
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被匈奴控制在手里,对长安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匈之间的战争经常在距离王朝首都不足千里的地方开打,一旦有个什么闪失,匈奴骑兵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兵临长安城下,这不能不说是汉武帝的心头大患。
当时,匈奴主力主要集中在东北边境方向,河套地区的力量相对薄弱。汉武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派卫青、李息分别从云中郡和代郡出兵,向西进攻匈奴。
卫青、李息出兵后,沿着黄河与秦长城之间的狭长地带快速向西推进,闪电般突袭了匈奴在河套地区的军事要塞高阙,取得了杀敌两千三百人的重大战果,并且缴获了大量辎重和牲畜。
攻克高阙只是此次战役的前奏和铺垫,卫青眼里紧盯着的,是匈奴驻扎在河南地的楼烦王、白羊王这两块肥肉,拿下了高阙,就切断了他们与后方的联系。
高阙之役后,汉军来了一个九十度大转弯,沿黄河南下,通过大范围地迂回机动,完成了对楼烦王、白羊王的包抄,一举击溃匈奴在河套地区南部的力量,斩杀俘虏敌人数千人,缴获牲畜百万头,“全甲兵而还”。
河南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解除了匈奴对汉朝中心区域——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将双方交战的前线向北推进到黄河沿岸,而且还开启了通过军事行动扩大疆土的新时代。
此役之后,为了表彰卫青的功勋,汉武帝加封他三千户为长平侯。同时,把河南地区设为朔方郡,中大夫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黄河以南地区,土地肥沃富饶,外有黄河天险为屏障,蒙恬当年在此地修筑城池以驱逐匈奴,对内节省了转运输送的人力物力,又扩大了疆域,这是消灭匈奴的根本方法。”
虽然朝中其他重臣都不赞同,但汉武帝力排众议,采纳了主父偃的意见。于是,不惜花费血本,征调十多万民夫,在黄河岸边修筑朔方城,“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
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代价后,一座坚如磐石的军事基地出现在了阴山脚下,成为阻挡匈奴南下重新夺取河套平原的重要堡垒。
自从朔方城建成后,匈奴右贤王部就连年侵扰,始终想攻破这一军事要塞。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从高阙出兵,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从朔方出兵,组成西线兵团向匈奴发起攻击,各路人马均受卫青节制。与此同时,派李息、张次公从东北边境的右北平郡出兵,以达到声东击西的战略意图。
匈奴右贤王正好位于卫青的出击方向上,起初,他探听到汉军大兵压境,自知不是对手,便主动后撤。过了几天,不见有什么动静,就放松了警惕,认为汉军不会突入到匈奴腹地来。
然而,右贤王没有想到的是,卫青一直在搜索着他的踪迹。这天夜里,自认为平安无事的右贤王正在营中抱着爱妾对酒当歌,突然间卫青趁着暗夜,率领三万骑兵直扑到眼前,将大本营团团围住,立即开始了总攻。
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右贤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在汉军骑兵如潮水一般地来回冲杀下,带上自己的爱妾和数百亲兵,仓皇向北逃窜而去。
群龙无首的匈奴军队很快就溃不成军,汉军战至天明,共俘虏敌军一万五千余人,牲畜不计其数,这次战役史称“漠南之战”。
漠南之战后,卫青的功绩和声望达到了巅峰,汉武帝又加封他八千七百户,擢升为大将军,统领全国的兵马。就连卫青的三个儿子,尚在襁褓之中,都被封为列侯。
在卫青站上人生巅峰的时候,他从前曾经侍奉过的主子、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也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
此时平阳公主已丧夫多年,又心仪卫青,便同左右侍从议论长安城内的列侯哪个可以做自己的丈夫。侍从们当然看出来公主的心意,纷纷表示除了大将军卫青以外,无人有资格可以娶公主。
平阳公主笑着说:“这是从我们家出去的人,我常常让他骑马跟随我出入,怎能让他做我的丈夫呢?”左右侍从们说:“如今他的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都封侯了,权贵震动天下,公主怎么倒把他看轻了呢?”
于是,平阳公主就跑到皇后卫子夫和汉武帝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汉武帝欣然同意,直接下诏命卫青娶了平阳公主。
在同一时期,汉匈战争中另一颗闪耀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他就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接下来,舅甥二人将联手在西汉王朝开疆拓土的历史中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