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北宋文学家、理学大家,他是中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被誉为“理学宗师”。然而,他的不光彩过往也是众所周知的。据记载,朱熹曾残暴对待歌伎,与儿媳私情,甚至还纳尼姑为妾,这些不端行为成为后世批评他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不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后世的声誉,并且引起了不少争议和质疑。
南宋淳熙九年(1182)五月,浙东常平使朱熹杀气腾腾地来到台州,夺走了知府唐仲友的大印。接着,他一连上了六道奏折,弹劾唐仲友。再后来,他派人直接到黄岩,捉拿一个名叫严蕊的女子,理由是她跟唐知府有不正当关系。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封建礼教的倡导者。他追求的目标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存天理、灭人欲。这个老夫子一本正经,最痛恨的就是非夫妻的男女有什么交往。

少有人知,朱熹被史学界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据《宋史》第三十七卷记载:庆元二年(1196),监察御史沈继祖曾经上奏宋宁宗,指责朱熹做人言行不一,曾经引诱两个俊俏小尼姑当自己的宠妾,带着她们到处嘚瑟;他还将自己死了丈夫的儿媳肚子搞大。
毕竟朱熹倡导的那一套东西符合统治者利益,即使有人弹劾他,他也安然无恙。
朱熹秉承“只许自己放火,不让别人点灯”的理念,他认为,知府唐仲友跟一个叫严蕊的女子定然有不正当关系。
严蕊原名周幼芳,原籍台州黄岩,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日子太艰难,便找了一个叫陈必大的光棍当自己老公,想让他撑起这个家。谁知道这个陈必大不是好鸟,根本不喜欢劳动,晚上跟漂亮的严母快活,白天赖在被窝不起床,让严母伺候他。
严母说:“我嫁给你是为了养家糊口,你可好,什么都不干,这可如何是好?不行的话你走吧。”
陈必大害怕严母将其赶走,便把目光瞄向聪明过人,美丽动人的女儿(继女)严蕊。不过他不是打算将她占有,而是计划把严蕊培养成家里赚钱的工具。
他首先请人教严蕊学习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然后她如何逢迎讨人喜欢。功夫不负有心人,严蕊长很快就学会了这些本领。身为继父的陈必大一见大喜,便趁着妻子不在家,将严蕊带到台州卖入乐籍。
所谓的乐籍,其实就是官办的文艺工作团,所不同的是,古代在这个机构工作的都是出身低贱的人。在这里工作的人不叫演员,叫歌伎,但她们不是操皮肉生意的女子,属于卖艺不卖身。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严蕊长得实在漂亮,想出淤泥而不染,不被玷污,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有一天,一个管理人员看上了她,将她强暴。这个官员害怕被举报,就将他送到台州军营,当了营妓,但好歹还属于军队文艺工作团的范畴,只演出,不出卖肉体。
由于严蕊读过诗书,而且聪明伶俐,不光会演奏唱歌,还会写诗作词,很快就成为大“网红”,粉丝成百上千,很多官员也得知了她的大名,包括台州知府唐仲友。
宋代的官员如苏东坡等,都是才子,风流倜傥,知府唐仲友也如此自我标榜。他工作之余,就坐上轿子,邀请同乡陈亮等人来台州,在巾子山的峰顶饮酒赏景。
席间,陈亮提出:“我们在此赏景饮酒太没意思,不如到东湖去,找歌伎来,边饮边听歌赏舞,如何?”
唐知府一听也觉得有理,就来到东湖,唤来严蕊、王蕙等官妓,听她们吟诗弹曲,欣赏她们唱歌跳舞。期间,倒也并未发生什么出格的事,因为在讲究礼教的宋代,官员跟歌伎在欢场中,发生肉体关系是绝对不允许的。
再说,光天化日之下,他们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前程和声誉开玩笑。
唐仲友很欣赏严蕊的容貌与才华,时间久了,就成为知己好友。这时候严蕊提出一个诉求,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不想再当卑微的歌伎。唐仲友很干脆就答应了,为严蕊、王惠等四人办理手续,从军队文艺工作团除名,让她们变成正常人。
朱熹来巡视此地,听到这件事之后,大怒,这里面也不排除是公报私仇,想给对方穿小鞋的动机,唐仲友属于永康学派,本来就不把朱熹的理学当回事。
这下子,朱熹抓到了对方的把柄,觉得这是扳倒唐仲友的天赐良机,他随即给宋孝宗连上六道奏折,弹劾唐仲友。说唐知府跟严蕊等有不正当关系,生活腐化,影响恶劣。
唐仲友自然是拒不承认,反驳说:“你说我腐化堕落,可否拿出真凭实据?”
朱熹冷笑道:“证据我还不好找?”随即,他便让人去抓严蕊。
朱熹想当然的认为,男女既然在一起走的近乎,不跨越那层关系才怪了,唐仲友跟严蕊肯定没少坦诚相交。至于证据,那好不好办?谅严蕊一个小小弱质女子,抓住一动大刑,啥供词就都出来了。
严蕊柔弱无比,那身子骨怎么经得起拷打?
抓到严蕊之后,朱熹极为自信,让人连夜拷打,以为第二天早上就能拿到想要的证据。谁知道,娇嫩无比的严蕊,意志却跟钢铁一样,任凭狱卒行遍酷刑,打得她伤痕累累,死去活来,始终声称自己和唐知府之间是清白的——“弹唱吟诗侑酒有之,别无他事。”
朱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让人将姑娘连续拷打了一个月,被折磨得不像人样,面目全非,骨瘦如柴,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朱熹不甘心,气急败坏地说:“我不相信这个弱女子比男人的骨头还硬。”
他认为台州的官员心慈手软,不够狠,就将严蕊弄到绍兴府继续审问。
绍兴太守是朱熹的粉丝,也属程朱学派,一见严蕊姿色出众,便理所当然地认为,长得美的女子作风一定不正,跟风流官员在一起不会干什么好事,下令进行严刑拷打。
严蕊的噩梦重新开始,她遭手足夹棍,多次昏死过去,但是醒来后还是那句话——“我们是正当交往,没有越轨之事”。
朱熹看到对方宁死不屈,便改变策略,让狱吏劝诱。
“你貌美如花,何必硬撑着,受皮肉之苦?”
“只要你招供的话,肯定会从轻发落,让你获得自由,过上富贵生活。”
“如果继续抵赖,最后可能会被砍头。”
严蕊道:“你以为我承受得了这酷刑吗?你以为我不想出去?但是有则有、无则无;不能为了这些,就污蔑好人,反咬人家唐知府,那良心何在?那样虽然活着,比死都难受。”
“你们要杀就杀,我宁可死,也不会诬害好人,死了这条心吧!”
人心都是肉长的,狱吏一听,对这个柔弱女子心生敬意,把这些话转告给太守。
古代能爬上高位的大官,心大多都黑了,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官帽,哪还管是非?良心早让狗吃了。太守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取悦朱熹,继续折磨严蕊。
太守认为,纵使是冤枉好人,也必须屈打成招,铁打的人也熬不住时间,只要时间久了,对方也会崩溃。再说了,一个平头百姓,就是关她到死,也没有人知道。
谁知道,皇上竟然知道了这事。
严蕊是“网红”,名气很大,民间议论纷纷,此事很快流传开来。这时候的宋朝,只有半壁江山,巴掌大点地方。当时南宋的都城就在绍兴,很快传到宋孝宗耳朵里。
淳熙九年七月,宋孝宗上朝,见官员在下面窃窃私语,便问他们:“你们在下面议论什么?”
官员一见皇上问了,也不好隐瞒,就吞吞吐吐说了出来:“我们绍兴出了一个叫严蕊的奇女子……”
宋孝宗虽然知道这桩案子,但是并不知道详情,如今听官员一说,感到难以置信:“世界上真有如此意志坚如铁石的女人?赶快彻查此案,朕要知道真相。”
当时宋朝跟金国的战争还在进行中,外部环境不稳,南宋小朝廷很在乎民意,严蕊案弄得满城风雨,对皇家的威望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因此,皇上下令严查,真相很快浮出水面,朱熹是出于私心而陷害唐太守,所谓的生活腐化罪名是捏造的。
孝宗大怒,免去了朱熹浙东提举的官职。
朱熹毕竟是程朱理学的领军人物,后来重新出山,还一度入朝为官。但最终还是失宠被罢官,郁郁而终,终年90岁。
案情明了之后,唐仲友也没有再进官场,他已经对官场的倾轧产生恐惧。之后的他离开了伤心地台州,到外地开坛讲学,再未担任任何官职。
他教书得来的收入,全部用来修建浙江老家的一座桥,一个人拿出了总预算的三分之一(捐款相当于南宋最低级官员一辈子的工资)。而他自己,生活贫苦,连肉都舍不得吃。
1188年,53岁的唐仲友去世时一贫如洗,后人连安葬的地方买不起。
再说严蕊,莫名其妙陷入南宋的官场争斗,无辜坐两个多月的牢,多亏宋孝宗的插手,她才恢复自由,被释放回台州。
恢复自由之后,有不少才子和富贵人家的少爷慕名前去求婚,说可以让她荣华富贵,但是被严蕊一一拒绝。
经过这场风波,严蕊有了太多的感悟,明白了世道险恶,人心难测。她觉得自己应该低调再低调,不再抛头露面,不再爱慕虚荣,只想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度过余生。
最后,严蕊嫁给了一个丧偶的读书人,虽然清贫但是与世无争,夫妻相互恩爱,度过了平淡却又温馨的后半生。
文章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位才女的词作,借以表达对她的深深敬意。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参考史料:《宋元学案·说斋学案·提刑唐说斋先生仲友》《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朱熹传》《金华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