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秦朝末代上将,以一己之力无法承受,最终沦陷致秦亡

在秦朝末期,章邯作为当时的上将,身负重任却无法承受,最终以一己之力无法挽救秦朝的衰亡。在战乱频繁,内外交困的局势下,章邯最终选择了投降,为秦国的覆灭画上了句号。其战败的结局也反映出了当时秦朝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强敌环伺,使得整个国家走向了灭亡的悲剧。

在公元前207年,秦军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秦将章邯面临项羽的追击,又受到赵高在朝廷中的陷害,处于绝望的境地。在此情况下,他率领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章邯:秦朝末代上将,以一己之力无法承受,最终沦陷致秦亡

在巨鹿之战结束后,章邯撤退到漳水南岸,与北岸的项羽大军对峙。章邯抓住项羽在进行休整的时机,急忙命令司马欣前往咸阳,希望向皇帝请求救援。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司马欣的咸阳之行并不顺利。

在司马欣抵达咸阳后,试图面见秦二世,却无法获得许可。因为赵高现在已经成为了秦国的丞相,独揽大权,视章邯为眼中钉,所以司马欣无法见到皇帝。在尝试联系赵高时,司马欣也连续数天遭到闭门羹。最后,他悄悄给门卫一些碎银,才从他们口中得知赵高的真实想法。

司马欣想赵高现在肯定不会接见自己,并且还对自己产生了杀意,如果自己继续留在咸阳肯定会遭遇不测,于是他连夜逃离了咸阳。为了避免被赵高派出的追兵追捕,司马欣选择了一条小路极速前进。当赵高发现司马欣已经逃离后,立即派兵追捕,但因司马欣走的是小路而未能追上。

回到章邯的营地后,司马欣将他在咸阳所见所闻汇报给章邯。此时的章邯面临着来自项羽和赵高的威胁,处境极为危急。正在这个时候,章邯收到了一封来自陈余的信。信使告诉章邯,陈余是项羽身边的大将,信件内容则是从蒙恬被赵高陷害致死说起,类比章邯可能面临的悲惨结局。

章邯看完信后,交给司马欣,而信中内容若让朝廷得知,定会招致杀身之祸。司马欣深知章邯内心的挣扎,开口道:将军为秦将已多年,伤亡士兵以十万计,而诸侯军蜂拥而起,愈发势大。赵高向来谄谀,在此危局中,为保性命,他可能设法陷害将军,并找人替代以逃避罪责。将军虽久在外,但与朝廷多人有隙,无论战功如何,均难逃一死。且天意难违,秦朝将亡已成定局。如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不能立足,孤立无援,岂不悲哀!司马欣与章邯商议后,决定派遣使者向项羽求和。

然而,项羽对使者予以拒绝,因他的叔父项梁被章邯所杀,此仇未报,双方无法达成和解。不过,陈余和范增明白,章邯已同意投降,现在关键是如何说服项羽。若直接提及讲和,项羽可能不会接受。既然求和不成,那接下来双方再开打吧。随后,项羽派遣蒲将军连夜领兵渡过三户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他们。项羽随后亲自率领全军在污水上攻击秦军,再度大胜。

然而,项羽并未因此高兴,因军中粮草匮乏,战斗力逐渐减弱。而章邯的困境更加严重。因连番战败,章邯明白自己已无退路,若赵高追杀,更无生路。于是,他孤注一郑派遣司马欣去求和。因司马欣曾救项羽叔父项梁一命,项羽对他心存感激。范增见状,便劝说项羽利害关系以打消其念。项羽因粮草问题,明白继续战斗对自己无益,便同意了章邯的求和。

项羽就与章邯订期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见。章邯见到项羽,痛哭流涕,向项羽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营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领秦朝二十万降军。章邯投降后,秦朝的最后一股抵抗力量被消灭,再也没有力量可以阻止起义军的进攻,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最终应了那句话:“章邯降而秦亡”。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