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吴子恩舟楞震武,一代绝世高人崔州平却在千钧一发之际遗憾错过。这段历史上最大的失误,让人们思索起机缘巧合与命运安排的奥秘。

自古明君多惜才,在历史的长河也中有无数伯乐识马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一事,不仅对自己的事业道路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更是广受世人褒奖。
但是只要有太阳的地方就有阴影,每一件事除了有被阳光照耀而闪闪发光的一面,也有藏在阴影后的一面。
三顾茅庐对于刘备来说也并非十全十美的一番经历,而这全因一人,那位在他拜谒之途短暂停留的一袭青衣。
山间初遇,就此一别东汉年间,在山灵水秀的荆襄之地,一人身着皂布袍,头着逍遥巾,杖藜在山僻小路间缓缓前行。
只见此人逍遥洒脱,一片淡然,似与身周的苍翠竹林融为一体。这样一位潇洒豪士,身边友人也必是不俗之人,他的一位好友便是名震天下的诸葛亮。
刘备得徐庶之言,得知诸葛亮为一奇才,得他即可得天下。虽说有才之人或可名扬天下,但诸葛亮在当时并非如他立下汗马功劳后的震惊世人,那徐庶是如何得知诸葛亮的才华的呢?
这时我们就要提到这位杖藜漫步的潇洒豪士了,他姓崔名钧,字州平,太尉崔烈之子,议郎崔均之弟。
崔州平与诸葛亮和徐庶为密友,徐庶和崔州平皆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当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人大都不认同,都笑其不知天高地厚,只有崔钧与徐庶认为他们的好友诸葛亮确实可比。至此,徐庶为何会将诸葛亮推举至刘备面前就一目了然了。
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往往是妙不可言的,本应是毫无干系的两个人也可能拥有一段一见如故的邂逅。
徐庶虽未提及他与诸葛亮的共同好友崔州平,但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刘备还是偶然遇到了在山中小路穿梭的崔州平。
十分戏剧性的是,刘备还错把崔州平认作是诸葛亮,且两人相谈甚欢,此时正惜才缺才的刘备大喜过望,当即邀请崔州平与自己同归。
但崔州平淡泊名利,也已无心官场,只是告知刘备真正的诸葛亮的住处后便长揖离去。
这让我们看来十分不解,如此胸怀大略且能得刘备审识之人,为何不肯与刘备携手共创江山呢?我们也不禁心怀期待,是否州平与诸葛亮一样,三请之后也会被刘备的真诚与壮志打动,随其出山。
崔钧的人生转折崔州平一身胆识,文韬武略,年少时也曾身处官场,并非一生远离官场之人,也曾有所为,从袁绍一同起兵山东,讨伐董卓。
此人并非好事之徒,也非飘逸之士不问世事。他隐居世外、决心远离官场一事更多的并非其本身原因,而是与他的父亲有关。
《后汉书》的崔骃传中记载,崔州平的父亲崔烈本是冀州名士,当时的汉灵帝刘宏正在卖官,三公(司徒、司空、太尉)标价一千万钱。
当时担任廷尉的崔烈心有一动,正巧汉灵帝刘宏的傅 母程夫人也有心招揽,二人便进行了一番交流。崔烈最终在程夫人的帮助下,只花费一半的价钱五百万就买来了司徒一职。
纸包不住火,此事不久就在拜官之日败露。崔烈的次子崔州平知晓此事后,对自己的父亲也是十分不满,在父亲询问此事时更是不顾当时的礼节,直言“论者嫌其铜臭”,并在父亲恼极的棍棒下身着官服逃出家门。
崔州平少时广结英豪,志向远大,也和众人一般对父亲有着偶像般的崇拜,却在此时发现昔日光辉的父亲也与沾满铜臭气的商人一般,定是十分失落。
这也必然对他以后的官场之路,乃至人生观念起到了重大影响。
再寻未果刘备在一次受挫后并不气馁,二次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之时,那位气质斐然的崔州平仍在刘备脑海中无法挥去。
只可惜这一次的拜谒之旅又是无功而返,正巧崔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两人携手共做闲云野鹤去矣。
这也是刘备与崔州平的最后一次交集,即使这次交集也只是只要遥远联系的一方虚影,但就是如此的阴差阳错,两位十分投缘的君子就此错过。
好似世间万事皆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像是世间最难预测的东西,哪怕是再神通广大的人也无法预测上天的安排。一念之间,时机的差别,本应携手共进的两人便至此一别。
本应也同三顾茅庐一般成为一段佳话的两人至此便再无交集,一段让人期待的友谊与壮志之路就此打断。
如果当初的刘备再拦下崔州平,是否此事会再有转机?他的豪情壮志是否会更快更完美地实现?这不得不让我们推测这不仅是刘备最大的遗憾,也是他巨大的失误。
历史已成定局,即使人们再过叹惋,刘备的再寻未果和与崔州平的错过也已无法改变。
人总是喜欢从过往搜寻经验,给未来的自己指明方向。这也是我们常以史为鉴的原因。历史仿佛是一面镜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也让我们从中感悟。
刘备与崔州平的错过固然令人惋惜,但是如果崔州平真的随刘备归去,是否就不会再有三顾茅庐的一段佳话,而诸葛亮的一系列成就是否也会被改写。
也可能崔州平与诸葛亮两位挚友共同抗敌,煮茶论谋,这段历史会更加辉煌。
但是一切都是假设,也同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的态度一样,我们总是会在作出选择的交叉路口徘徊犹豫,思虑每一个决定的后果如何。
当我们不得不立刻做出决定后,即使结果美好,我们也会在夜深人静时默默翻出那段回忆,追寻一丝丝不同的痕迹,是否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
有的人会因此抑郁不已,深夜垂泪,有的人却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就像是刘备,两次受挫都未曾浇灭他的热情,反而让他以一种更为昂扬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结语即使是再高的科技,也无法预测每一片突然形成的雨云,雨会突如其来地淋下,但雨下得再大,也会有停止的一刻,太阳总会出来。
没有人能提前预知这场雨的后果是好是坏,即使雨停后太阳会出来,雨的痕迹总会消失殆尽,但是这场雨的存在是无法消除的,它永远存在。
既然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那就让我们学会接纳它,也是接纳那个过去的自己,和现在彷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