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魏国皇帝曹丕,英年早逝,死于年仅四十岁。传说他武功盖世,但却因为喝下“蓝色饮料”而导致早逝。这个“蓝色饮料”究竟是什么,成为历史上一个谜团,也让人们对曹丕的死因产生了许多猜测。
【前情提要】今天的武术家,很多人虽然练武一世,却难有实战机会,曹丕不同,他的武艺是经过实战考验的。这样一位武功高强的皇帝,怎么会四十岁就英年早逝呢?难道其中有什么阴谋……
陛下吃错药?法医来瞧瞧!
且看萨苏挖出“君王诊疗复查报告”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

曹丕画像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死于洛阳。《三国志·卷二·文帝纪》中如是记述:“黄初七年春正月壬子,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夏五月丙辰,帝疾笃,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整个过程中,无一字记载曹丕的病因和抢救过程,但其四十岁便去世有些令人困惑,因为曹丕武功很高,若论对中国武术的贡献,可能三国其他君主都比不上。按照正常理解,武林高手似乎都应该是张三丰那样的寿星才对,曹丕四十岁去世,好像有些过早。
此言一出,可能会引来不同意见——曹丕是皇帝,而且是皇二代,他怎么会有强横的武艺?这似乎没必要啊。这就要说到三国的背景了,那是个崇尚勇士的时代,主帅常常亲临战阵,没有一身好武艺根本镇不住场,一旦遇到危机,连逃都逃不掉。关羽刺颜良,吕布战郭祀,都不是小说家言,而是史书中记载下来的真实事件。三国的皇帝多是马上皇帝,特别是几位开国君主,个个武勇过人。
这里面孙权算是最差的一个,在战场上一直表现不佳,得了个诨号“孙十万”——指的是孙权动不动就指挥十万大军亲征,但往往败北。不过,他个人的武勇还是被记录下来了,张辽称他“便马骑射”,也就是骑术和射术都不错。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亲射虎,看孙郎”之句,夸赞孙权有亲自射虎的行为。孙权擅长使用的兵器应该是戟和弓,射术也不错。《吴书·吴主传》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火(获)之。”
庱亭在今天的江苏武进县附近,这里古代曾有过华南虎。孙权射猎老虎,被老虎逼近抓伤了马,可能是神箭手的习惯性失误——不确定能射中的时候不射,耽误了时机,但他随后投出双戟,刺伤老虎迫其后退,才被侍从将其擒获,展示了自己的武艺和勇气。
这时候孙权投出的应该是短戟,这种前面有锋刃,侧面有枝丫的短兵器当时颇受青睐,可以用于近战格斗,也可以当作暗器投掷。曹操和刘备都会用短戟,并且可能还都是剑术高手,只是从横槊赋诗来看,曹操对于马槊也不陌生。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武将叫何良臣著有《阵纪》,提到刘备曾发明一种剑法叫做“顾应法”,顾名思义颇有几分风清扬破剑式的味道。而南朝学者陶宏景也曾在《古今刀剑录》中记载刘备曾下令采金牛山铁铸成“蜀主八剑”,除自用外还赐给诸葛亮、张飞和自己儿子等。战阵之上刘备也携带短戟用于作战,长坂坡一战中,有人讹传赵云投奔了曹操,刘备大怒,拔出短戟朝对方扔过去,表示坚决不信。《三国志》注引《典略》称:“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可见刘备武艺不错。不过,刘备出身寒微,被称为“老革”,也就是老兵,擅长的可能是战阵格斗之技,说他能从理论上建立一路剑道,可能有夸张之嫌。
关于曹操的武勇,记载就更加丰富。他的箭术不错,“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六十三头”,但更擅长的似乎是近身格斗。早年他曾经偷入宦官张让的家,被发现后“舞手較于庭,逾垣而出”。手較,就是手戟,挥舞手戟越墙而出,年轻的曹操竟然是武侠风!此后,可能因为毕竟做了官,老背着一把手戟有点儿非主流,曹操使用更多的是剑,但他的剑术在历史记载中有点儿好得出奇。《魏书》记载:“兵谋叛,夜烧太祖(曹操)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这一人一剑,连杀数十全副武装的敌人,抗日神剧也不敢这么拍,曹操愣是做到了。难怪几次危机,曹操都能够安然度过。
有这样几位前辈,曹丕好意思不“武功盖世”吗?
历史上的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他只是比自己老弟曹植在文学上稍逊一筹,那点儿事却总被各朝文人拿出来晒。至于说到武功,曹丕的确独树一格,荀彧曾夸赞他擅长左右开弓,而曹丕自己也得意于和曹真一起出猎,一次就射杀麋鹿九头、野兔三十只。曹丕曾自诉学武渊源:“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原来,曹丕是东汉末年著名武术家王越的传人,他的师父便是王越的大弟子史阿。
今天的武术家,很多人虽然练武一世,却难有实战机会,曹丕不同,他的武艺是经过实战考验的。在《典论》中,曹丕自述了与据说会“空手入白刃”的奋威将军邓展交战经过。两人对于武学各执一词,最终发展到手里见真章的地步,两人用正在吃的甘蔗(东吴进口的?)当作棍棒交战,尽管邓展在武林颇有名气,却两次败在了曹丕手中。
曹丕最擅长的,则是戟术,曾对双戟使用之术做过总结性的阐述:“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
这样一位武功高强的皇帝,怎么会四十岁就英年早逝呢?难道其中有什么阴谋?
有这样的猜测,可能是对武术有一定的误解。武术可分两种,一种是养生为主的,比如杨露禅一路的太极,可改善人体内外环境,让人身轻体健,延年益寿,今天强调的强身健体的武术,指的多半是这一类;另一种则是技击为主的,说白了就是打仗用的,摧心裂肺,断臂折腰,都是这一类武术的特色。曹丕练习的便是后一类杀人武功,和延年益寿关系不大。
可作为一个健康的中年人,曹丕的死亡,也总要有个说法吧。
由于史书上没有足够记载,我们只能通过史料中的相关内容管中窥豹,做一推测了。
首先,曹丕可能有严重的心理疾患,这种心理上的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其身体的健康。这种心理疾患,源于曹丕对于身边人自相矛盾的看法。历史上的曹丕,羞死于禁,逼杀张绣,鸩毙甄宓,陵迫曹植,给人以刻薄寡恩,毫无情义之感。这一点时人也多抱此看法——曹植与曹彰共同到许都,这位勇冠三军,被曹操亲昵地称为“黄须儿”的猛将,却突然暴毙(多视为被曹丕毒死)。曹植返回封地途中本于弟弟曹彪同行,又被曹丕派人追上,严令二人分道而行以免勾结。曹植因此悲愤写下《赠白马王彪》,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曹彰遇害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怨恨。
但细看史料,会发现曹丕又有重感情的一面。比如他赐死甄宓后不久就后悔了,派人追回诏旨但已经为时过晚。再比如大将军夏侯惇去世,他亲自到城门口接灵,并因此而痛哭,以至于大臣劝谏他忽略了礼仪——“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
那么,曹丕当时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通过《世说新语》中描述曹丕迫害曹植的描述可见一斑。当时他们俩的母亲卞夫人已经来劝过曹丕放曹植一马,但曹丕在华歆的挑动下仍继续逼迫曹植,迫其七步成诗,曹植竟果然做到,但曹丕依然不肯放过,继续施压。
“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有说此诗不是曹植所作,为后世附会,存疑。)曹丕闻之,潸然泪下。其母卞氏,从殿后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离坐告曰:国法不可废耳。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
所谓“国法不可废尔”不过是托词,内心被感情煎熬的曹丕明白自己处理曹彰曹植,就像汉武帝处理钩弋夫人一样,不是对方有不赦之罪,而是处死对方是保障封建王权稳定最简单有效的一步。
假若曹丕本来就是个政治动物也就罢了,偏偏他还是个文学种子,感情丰沛又良心不泯。硬着头皮泯灭亲情,他内心的煎熬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曹丕即位后一直暴躁多疑,情绪波动大,偶发歇斯底里,这属于典型的狂躁型抑郁症。
长期在忧郁症的控制下,还要压抑自己,曹丕的健康状况即便在今天的医疗条件下,也很难保证。
不过,忧郁症不是直接致死之病,对曹丕来说,比较可能的病因,则是丹药引起的急性铜中毒。
铜中毒,顾名思义是摄入铜过多,可曹丕为何会摄入这么多铜呢?难道他有啃铜钱的嗜好?
曹丕和魏晋诸多君主一样,有炼制丹药,追求长生的习惯,只是他服用的药物有些怪——他经常会吃一种叫做“石胆”的特殊矿物质。
石胆,在古代有可能是两种矿物。
琥珀
一说是琥珀。在中医而言,琥珀(虎魄)不是财宝,而是一味主攻安神的药物,古人常有服用。然而,琥珀虽然大量服用也会产生毒性,但毒性轻微,很难致命。
胆矾
另一说是胆矾,《品汇精要》《本草经》都持此说。胆矾也就是硫酸铜,常常会在玛瑙等矿石中伴生发现,呈液态,颜色碧蓝。大多数中学生都有关于它的试验经历。《本草经》上说石胆能“化铁为铜(其实就是化学置换反应)合成金银,练饵,食之不老”。
《博物志》记载:“皇初三年,武都西部都尉王褒献石胆二十斤。”而继承曹丕帝位的魏明帝查阅账簿发现,魏文帝曹丕在一年内就服用了二十三斤石胆。
这么大的剂量,不引起急性铜中毒才怪呢。急性铜中毒会引发急性肠胃炎,严重时引发急性肝肾衰竭导致死亡。这些都和曹丕死前的经历可以吻合。
看来,除了太显眼的蘑菇不能去采,连太过鲜艳的矿石,弄不好也会带来生命危险。
【完】
陛下也会吃错药?当然,很多太医都不靠谱的!
尽管史书上皇帝们大多死得堂皇,但放在今天,要么刑警队一看就要立案,要么御医会被送医学院回炉——这样的小病居然也会死人?!
尽管大多数帝王的病历已经灰飞烟灭,但他们的饮食起居多多少少会有意无意得到记录。学者萨苏依据正史典籍中的蛛丝马迹,运用现代医学和刑侦技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和大家一起探究历代帝王的生死之谜。
我们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帝王们的生病、中毒、治疗、死亡,也包括帝王生死背后隐藏的历史秘密与八卦。让我们一起带着药箱穿越,揭示那些史书中未曾提及的真实情况,零距离解读皇家最隐秘的角落。
精彩看点
1. 法医视角看历史,严肃看戏,科学吃瓜
2. 医学+刑侦,当代科技解读历史人物生死之谜
上线时间
2024年1月30日起,每周二/五
主讲嘉宾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1970年生于北京。记者,作家,电视主持人,撰稿人,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日本问题专家。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管理专业。先后出版图书五十余种,有《国破山河在》《看邻人火烧》《与鬼为邻》《京城十案》《铁在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