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封150位明朝开国功臣,仅3人在其后去世

明朝开国功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朱元璋认可和奖赏功绩卓越的将领和政治家。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封了150位明朝开国功臣,但令人惊讶的是,仅有3位功臣在其后去世。这充分展示了朱元璋对这些功臣的信任和重视,也让后世对这些功臣的无比敬佩。他们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传承。

明初朱元璋陆续册封有功之臣,主要集中在洪武3年和洪武12年,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史书详细有载的有150多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这里面很大部分是死后获封或进封的,以公爵为例,大家印象中开国公爵只有6位,是的,但算上之前封的鄂国公常遇春,进封的信国公汤和、傅友德,因各种原因死后获封的,比如越国公胡大海、蔡国公张德胜等,共25位公爵,其它等级的爵位亦如此。

朱元璋封150位明朝开国功臣,仅3人在其后去世

常遇春,明初功臣里受封最早,但也死的最早,受封仅3年后就死在了行军的路上。

后来的朱元璋为了扫除隐患,大肆整死功臣。说逃过朱元璋屠刀有多少,首先死在朱元璋前面的,比如常遇春、邓愈,刘伯温等,人都先死了肯定都算,但在这里不论,子爵、男爵等级太低,在这里也不讲了。所以真正属于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在朱元璋死后还活着的,在洪武一朝能保住小命的,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数量少的可怜。

图为青海土楼山宁寿塔,当年长兴侯耿炳文驻西宁时所建。

侯爵里面有3位,分别是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越巂侯俞渊,耿炳文父子早年都跟随朱元璋闹革命,父亲耿君用早年战死,洪武3年耿炳文获封长兴侯,一直在外镇守边关,朱元璋去世前调往辽东,永乐元年被朱棣逼死;武定侯郭英是洪武17年才获封武定侯,他姐姐是朱元璋的宁妃,建文帝时期奉命讨伐朱棣,结果可想而知;越巂侯俞渊,濠州人,他的父亲兄弟都是公爵侯爵,所以因家族功耀在洪武25年封了个越巂侯,也是建文帝时期奉命讨伐朱棣,结果同上,所以这3位硕果仅存的开国功臣,躲过了朱元璋没躲过朱棣。

汤和,奉中庸之道,终获较好结局。

150位,活到朱元璋后面的只有3位,这个数量太少了,真实情况确实如此。不过有2位虽然死在朱元璋前面,但时间很近,基本上算是善终了。一位是信国公汤和,洪武3年封为中山侯,后因功在洪武11年进封为信国公,此人不结党谋私、非常低调守规矩、到了年纪就告老还乡,最后平稳落地,安度晚年,死于洪武28年,照这个态势,晚年基本无事;另一位是凤翔侯张龙,他死于洪武30年,在朱元璋前1年死了,也算是善终,他的儿子张麟是朱元璋的驸马,继承了爵位没几年,也没躲过朱棣的清算。

图为大夏明玉珍陵墓。

还有一位比较特别的人可以讲一下,叫明升,他没有为朱元璋打天下,不算功臣,但他也被封了侯,最后自然死亡,是躲过朱元璋、朱棣两朝唯一有爵位的人。元末时全国存在了很多政权,在重庆地区有个大夏国,由明玉珍建立,他儿子明升就是大夏国的末代皇帝,朱元璋统一全国时,大夏国是被劝降的,所以没有杀明升,而是封为归义侯。因为明升当过皇帝,朱元璋肃清功臣时,怕他被利用,于是把明升发配到高丽,后来在高丽娶妻生子,朝鲜李成桂时期才去世。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