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底是否是汉室宗亲?若统一天下,他会如何对待汉献帝?

刘备自称乃汉室宗亲,但历史上并无确凿证据证实其身世与汉室的血脉关系。若刘备统一天下,他或许会以汉室宗亲的身份与汉献帝相互尊重,实行君臣之礼,但在政治上可能会以自身实力和民心取胜,进而削弱甚至废除汉献帝的地位。 Liu Bei claimed to be a relative of the Han Dynasty, but there is no concrete evidence to prove his bl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Han Dynasty. If Liu Bei unified the kingdom, he might treat Emperor Xian with respect as a relative of the Han Dynasty, but he would likely rely on his own strength and support from the people in politics, potentially weakening or even abolishing Emperor Xian's position.

大家好!欢迎收看《季读学堂》,我是雨馨,喜欢请关注我,这样您就能及时收看到《季读学堂》最新的节目,今天我们来阅读: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如果他统一了天下,会如何对待汉献帝?

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

众所周知,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乃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

很多人对这一身份表示怀疑,认为刘备是冒充汉室宗亲,其目的自然是想借助汉室宗亲的影响力创业。

其实,这种认识是受《三国演义》影响,在演义上,刘备逢人便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但在历史上,至少据史书记载,刘备几乎没有炫耀过这一身份。

事实上,刘备也没有炫耀的必要。即使他的祖上真是中山靖王,距当时也已过去三百多年,他这个汉室宗亲除了姓刘,在血缘上已经非常疏远。何况,刘备生活的时代,汉室宗亲的含金量已经很低,人数多达上百万,在大街上一板砖拍下去,都可能砸倒几个汉室宗亲。

刘备应该是如假包换的汉室后裔。原因有如下三点:

首先,《三国志·先主传》明确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陈寿写史比较谨慎,如果他不能确定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人,可以选择不写。

其次,《典略》上明确记载,刘备乃中山靖王刘胜后人“临邑侯枝属”。《典略》是魏国的史书,不可能帮刘备冒充汉室后裔身份,恰恰相反,如果刘备不是汉室后裔,魏国必然将其公布于公天下,以达到打击刘备的作用。

最后,汉朝具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刘备冒充汉室后裔,可行性很低。况且,刘备的家族在涿郡,既然刘备是汉室宗亲,他的家族成员自然也是汉室宗亲,派人到涿郡调查一下便可真相大白,所以,如果刘备伪造汉室宗亲身份,恐怕早就被拆穿。

既然刘备是汉室宗亲,那么,他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号对抗曹操,也算是师出有名。所以有人很好奇,如果刘备当年真的击败曹操,一统天下,他会自己称帝,还是继续让汉献帝做皇帝?

我的答案是:刘备会十分纠结。

毋庸置疑,相对于汉末其他诸侯,刘备是个仁义之人。

有人会说,刘备是伪君子,以仁义收买人心。

个人认为,刘备是否伪君子且不说,但他确实是以仁君的标准要求自己,也一直在践行仁君的处事之道,关键还在于,百姓也把他当成仁义之主。

据《三国志·刘巴传》记载,“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士人们宁愿跟随刘备逃命,也不愿投降曹操,而且跟随者“如云”,可见,刘备是多么深得当地士人的拥护。

又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荆州居然有十多万人跟随刘备逃难,可见,刘备又是多么深得荆州百姓的拥护。

其实,深受如此多士人与百姓拥护的刘备,原本不必逃跑,据《魏书》记载,“表病笃,托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刘表希望自己死后,刘备代理荆州。刘备一旦代理荆州,自然可以凭荆州对抗曹操,而不必逃跑,但被刘备毅然婉拒。刘备不想乘人之危。

有人想必会说,刘表并非真心,只不过是试探刘备。但我认为,刘表确实是真心实意,因为如果是试探,他不会只是让刘备代理荆州,而会说让刘备取代其子担任荆州刺史,因为后者更具试探性。

退一步说,即使刘表在试探刘备,刘备不敢答应。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对刘备夺取荆州十分有利。

据《汉魏春秋》记载,“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有人劝刘备劫持荆州刺史刘琮。这对刘备而言,其实并不难做到,刘备本身具有一定军事实力,又深得荆州士人、百姓拥护。

然而,刘备却断然拒绝道:“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据《典略》记载,刘备放弃劫持刘琮的计划,南逃之前,还特意拜祭了刘表之墓,痛哭流涕而去(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

所以,刘备确实算得上一个仁义之主,若非仁义,织席贩履出身的他不可能成就大业,与高干子弟出身的曹操掰手腕。不过,刘备再仁义,也是“君主”,是君主,就有自己的政治野心。

说刘备会将自己出生入死打拼的基业拱手让给汉献帝,这很不现实。但刘备也不能不顾及名声,所以他会很纠结。

当然,刘备最终还是会选择皇位。天下谁不好名?但对君主而言,但皇位比名声更重要,何况,得到皇位后可以改变名声。

即使刘备想让,他的部下也不会答应,而且汉献帝本人恐怕也会有“受宠若惊”之感,不排除他会主动禅位,毕竟人家也姓刘,天下还是他打下来的。

但更大的可能是,汉献帝也很纠结,他也在乎皇位,但也明白,自己再赖在皇位上,既不服众,又有风险。所以,只要有人劝汉献帝退位,不必威逼,汉献帝也会主动禅位给刘备。

那么,汉献帝禅位后,刘备会如何对待他呢?有人说,为了防止汉献帝复辟,刘备可能会除掉他。

这种可能性很低。要知道,连曹丕都没有除掉汉献帝,还允许他使用天子仪仗,刘备又怎么可能对汉献帝痛下杀手?

关键还在于,三国时代,并没有诛杀亡国之君的卑鄙的政治传统,汉献帝、曹奂、刘禅、孙皓等亡国之君,投降后均得以善终。刘备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迫害汉献帝?

刘备应该也会善待汉献帝,甚至可能比曹丕对汉献帝更好,曹丕尊汉献帝为山阳公,刘备可能尊他为王,毕竟汉献帝姓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