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魏两国已称王为何还要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进行了会盟,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当时,惠王带领韩国和其他小国的代表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重他的王位,齐威王也不敢孤立地宣称自己为王,于是也承认了魏王的地位。为了纪念这次盟约,惠王还将这一年定为后元年。虽然这两位君王之前已经自称王了,但这次相王并非简单的王位争夺,而是在体现互相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应将其简单地归因于“称王上瘾”的问题。

  桂陵之战后的逢泽之会魏惠王在卫鞅劝说下始称王,当时他摆出周天子才有的规格,自称夏王,也就是华夏之王,隐隐已超过周天子规格。但却遭到了各诸侯国的抵制,除了秦及一些小国之外没人承认魏国王的封号。

  齐威王在马陵之战前已经称王,只是和魏国一样没有人承认,到了马陵之战后才被承认,所以才称为徐州相王,而不是徐州称王,相王意思是相互称王,相互承认,并不是说从这里开始才称王的。

  魏齐徐州相王,互相承认王的封号。此次魏国称王意在虚张声势,桂陵马陵之战前,魏国综合国力做强几为天下霸主,呼风喝雨,想瞅谁瞅谁。然经马陵桂陵两战后国力衰退,西不能拒秦东不敢抗齐,于是邀齐相王壮胆。齐威王欣然应允,目的也是向天下彰显国力。桂陵马陵两战大败魏国后成为七雄中最强一国,急欲向天下展示实力。于是两国不谋而合,便有了这徐州相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