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抗灾救民智慧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他的治国理念中,强调了抗灾救民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政府应该及时救灾、救民,尽力减少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他倡导“以民为本,以民之痛为痛”,强调政府应该时刻关注民生,尤其是在灾难面前更应该紧密团结,共同渡过难关。在范仲淹的思想指引下,我们要牢记抗灾救民之道,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州一带),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后随母亲改嫁,

小时候,范仲淹就励志苦读,在醴泉寺学习的时候,

因家境贫寒,每天就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考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

宋夏战争爆发后,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

西北边事稳定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

后来,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后来在上任颍州途中,因疾病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在浙江杭州任职时,当地发生了大饥荒。

范仲淹,一面调集粮食赈灾,一面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招募百姓服役,由官府每日负责饮食。

因为吴地人喜爱划船比赛,好做佛事。


范仲淹的抗灾救民智慧


于是,范仲淹就放任百姓举行划船比赛,每天出来在湖上饮酒宴会。

从春天到夏天,居民都出去游乐,致使街巷空空荡荡。

又召集各个寺院的住持,告诉他们说:“今年的工价十分便宜,可以大肆修建房屋。”

于是,所有的寺院都开工修建房屋。

又翻新仓库和官员住的房屋,每天使用的民工达一千人。

监司弹劾范仲淹,说范仲淹不体恤灾民,游玩宴饮,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范仲淹就逐条陈奏,说:“之所以要这样做,正是想发掘多余的财物,让此来惠及穷人,使工匠民工和靠力气吃饭的人,都能从公家和私人那里得到些吃的,不至于让他们饿死罢了。”

那一年,只有杭州的饥荒没有造成影响与损失。

今天的故事就讲完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