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张居正变法:一条鞭法下百姓是如何服劳役?

  《金瓶梅》第九十二回,西门庆过世后,陈经济失去了约束,娶了窑姐回家。他的经济状况不够用,于是便敲诈已经改嫁给李衙内的孟玉楼。不过孟玉楼也并非好惹的人,她只待机会将计就计,与陈经济约定在半夜在府衙后墙交付“库内拿的二百两赃罚银子”。然而谁知道在那里埋伏了一些差役,事态发展到现场时,人赃俱获,陈经济未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反而被捕入狱。

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在严州府,府衙中有一位徐知府。至于对陈经济如何判罚,且不论。主要说说府衙中围绕着徐知府活动的一大群公人,其中包括李通判等官员、库人、皂隶、狱卒,以及快手等差役。所有这些衙吏和属官都需要领取工资。

  在张居正一条鞭法实施前,明朝政府使用的官差、兵差等,按照政策要求由民户子弟服役,不准花钱代役。这其中包括公堂上听从使唤的直厅皂隶,负责官员饮食起居的跟随或服侍皂隶,还有狱卒、门子、斗级(粮仓管理员),运送税粮的解户,征收商税的巡栏,给机关和学校做饭的斋夫、膳夫,维稳的弓兵、民壮(类似今日武警和民兵),服务于驿站的马夫、水夫、铺兵等。嘉靖年间,一条鞭法推行,有钱人开始有福了,可以将差役折成银两缴给政府,于是有钱人免役了。

  政府收取的差役费数额多大?举几个例子。保安州属于北直隶,人口少,很差钱,万历十二年官差、兵差费银907.315两。据《保安州乡土志》,万历六年保安州有772户6445人,万历十三年有996户4628人,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姑且估测万历十二年人口在5000人左右,则官差、兵差人均费银0 。2两左右。再看崇祯年间,广平府永年县的均徭役费8582两,民壮役费5054两,驿传役费16986两,合计30622两。《明史》记载,崇祯之前的万历六年,广平府有31420户264898人,考虑到崇祯当政时期大旱不断、瘟疫暴发、内忧外患,以至十室九空,姑且测算为13万人左右。广平府下辖9县,因永年县为府治所在地,相对其他各县人口更密集,估计为2万人,则人均官差、兵差费银1.5两。万历时期广平府成安县的均徭役费是8247两,民壮役费1289两,驿传役费2733两,合计12269两,人均官差、兵差费银亦达1两(资料来自崇祯《永年县志》、万历《成安邑乘》等)。

  对比一下万历十二年保安州部分差役每年领取的工食银,库役才14.4两,禁卒才7.1两。有人估算明朝1两银子折合今天200-600元人民币,即使以最低200元计算,那么无论是万历还是崇祯年间,百姓负担的差役费实在不低。而且,相当多数贫民,根本无法以银代役,只能直接上岗,免费为政府服务。如果加上该部分成本,则明朝百姓负担的差役费用沉重得让人心惊。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