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负三标,稳定东吴后方是我在这片江南土地上承担的使命。作为一名守护者,我时刻担心着敌人的入侵,时刻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居民的安全。在这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时刻,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保持冷静,稳定东吴后方,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作出贡献。
三国时期,可以说曹魏由于占据中原地区,所以人才辈出,再加上人口也多,成为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势力,孙吴和蜀汉只能联合起来才能勉强对抗,但实际上孙权占据了江南富庶区域,也有很多北方来避难的人才,被孙权纳入麾下,一定程度上压制蜀汉。
步骘(zhì)在孙吴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将领,但对于孙吴政权的稳固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步骘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比较陌生,实际上步骘也出身于大族,步骘祖上是西周时期的杨食,因为采邑在步这个地方,于是以步为氏,逐渐成为姓,步骘的祖上在春秋时期还曾是孔子七十弟子之一,到了秦汉时期成为了淮阴大族,只不过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天下大乱,步骘家族慢慢没落,到了军阀混战时期迁移到江东来避难。
为了能够在乱世安身立命,恢复祖上的荣光,步骘首先给自己贴了两个标签:博学多才、能屈能伸。
首先来看博学多才,步骘到了江东以后,跟一个同龄人卫旌相识交好,两个人靠种瓜果度日,勉强能够温饱,但步骘并没有满足,他只要一有机会就读书,研习各种各样的学问,这样坚持几年,他终于变得博学多才,性格也非常沉稳。
不得不说步骘深知知识的力量,这才用读书来武装自己,而读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步骘就开始修身养性,并且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能屈能伸的性格,这就是步骘给自己贴的第二个标签。
步骘和卫旌曾一起拜访会稽人焦矫,因为焦娇的门客仗着其势力在乡里胡作非为,而步骘为了能够在其地盘谋生,这才和卫旌一起去拜访,这也算是拜拜码头,送一些时鲜的瓜果蔬菜,交交保护费的意思。
不过焦娇横行霸道惯了,虽然步骘两人进入了府上,但是却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因为焦娇在午休,两个人于是只能耐心地等待,过了一段时间卫旌就等得不耐烦了,想回去了,步骘就劝他我们本来就是弱势一方,为了能够在他的地盘生存才上门拜访的,如果就此离去显示清高,只能会自找麻烦。
过了很久焦娇终于出来相见了,但并没有让步骘和卫旌两个人进屋,只是在外面设了席案,给了少量的瓜果,卫旌觉得受到了侮辱,难以下咽,而步骘却开心的全部吃完才走。回到家中,卫旌问步骘为什么能够忍受如此的耻辱,步骘却笑笑说,这里本来就是他的地盘,算得上是我们的主人,主人以低贱的礼仪招待我们也是很正常的。
由此可见步骘很清晰自己的位置,并没有因为他人的羞辱而生气,这份气度算得上是能屈能伸了。
或许也是因为这两个标签,步骘在孙权招募人才的时候被招纳,成为一名主记,其实就是秘书一类的职务,掌管记录财务等的官吏,由于长时间没有重用,步骘就辞官了,开始给自己贴第三个标签:名士之友。
辞官后的步骘,凭借这才华跟诸葛瑾、严畯等游历吴中各地,三人逐渐声名显赫,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仅仅是博学多才和能屈能伸,并没有被孙权重用,但是成为诸葛瑾和严畯的朋友之后,就成为了名士之友,这才引起了孙权的注意,逐渐得到孙权的重用。
步骘显示自己的才华就是在治理交州上,东汉末年交州长期被士燮家族把控,孙权只是名义上任命了交州刺史,但前两任因为没有处理好当地豪族的矛盾,而被当地豪族驱赶杀死,于是步骘上任了。
步骘到任后,首先就拿苍梧太守吴巨阴开刀,由于他怀异心,不听从调遣,步骘于是设局将他斩杀,一下就镇住了当时的局面,士燮家族是想掌握交州,并不想与步骘和孙权交恶,于是就一起来归附,就这样交州大的局势稳定下来。
但前刺史张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仍然割据山头,称雄一方。步骘逐一将其讨伐消灭。交州的秩序才渐渐趋于稳定,法令得到执行。孙权这才在名义上逐渐控制了交州,为后续完全控制打下了基础。
而步骘也成为孙权心中一个可靠的人,从控制交州这点上来说,步骘是一个为孙吴做出大贡献的人,毕竟当时的交州包括广东、广西、越南中北部,在孙权北攻受阻,又不能西去攻打刘备的情况下,步骘确实是帮助孙权稳定了大后方。